请收下这份传承至今的礼物

2023-04-04
人间四月芳菲浓   又是一年清明时

思亲怀旧是这个传统节日

有的情思和寄托

而先辈留下的家风家训

更是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学者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它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作者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留下了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等许多可供后世借鉴的至理名言,被誉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历代学者对该书推崇备至,视之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


包拯家训

北宋名臣包拯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这寥寥数十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足为世人风范。这则家训时刻警醒包氏后人在生活中做一个廉洁自律、正直诚信的人。



司马光家训

《训俭示康》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著。当时,社会风俗习惯日益变得奢侈腐化,为使子孙后代避免蒙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侵蚀,司马光特意为后人撰写了《训俭示康》家训,提出“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的名句,以教育后代继承发扬俭朴家风,永不奢侈腐化。



朱子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名句来自明代朱柏庐所作《治家格言》(现名子家训》),这篇家训精辟地阐明了一个家庭的修身治家之道,彰显了中华优传统文化价值观,是一部以家庭道德教育为主的启蒙教材,值得我们每个现代人熟读、深悟、学习、借鉴。





林则徐的“十无益”

林则徐的“十无益”家训不仅是其个人的修身标准,更是教导子孙后代为人处世的经典范本。其中对后人“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的廉洁家训既有实用主义精神,又充满思辨的光芒,让人耳目一新,非常难得。





传承千年的周氏家训

周恩来总理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的形象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的一些亲戚想托他办事,周总理告诫他们“不要因为我是总理,你们就自认为自己有什么特殊,我是国家的总理,不是周家的总理。”为此,他专门召集身边亲友开了一个家庭会议,语重心长地教育晚辈要过好“五关”——思想关、政治关、亲属关、社会关和生活关,除此之外,他还定下了著名的“十条家规”:

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

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

五、不许请客送礼;

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

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

八、生活要艰苦朴素;

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之所以总理的品德会如此高尚,除了他从小立志高远、立身严谨外,追根溯源,与周家的祖训密不可分。据《党史纵览》介绍,《周氏宗室大典》记载了周恩来系周敦颐的38代裔孙。周敦颐在其千古名篇《爱莲说》中以莲喻“廉”,把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度概括为官之品与为人之德,使廉洁文化从此以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得以发扬光大。历经近千年,周氏后人将先祖创立的爱莲美德这一民间信仰变成了一种优良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





还有许多先贤的家风家训值得传承

清明时节雨纷纷

纷纷而下的细雨是思念的泪水

浇灌出的是代代相传的好家风

让我们一起

传承廉洁家风  涵养时代新风

清正心灵  踔厉奋发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再创佳绩

我们一定能!

国药大集

不出国 买全球

国药大集

央企品质 国药好物 健康普惠